合作讲坛 |从《中国奇谭》讲起:神话、志怪的中国风
发布时间:2023年2月28日       发布者:夏令奇       查看次数: 1898

    与“大咖”面对面,华曜嘉定新学期的合作讲坛如期而至!

    2月23日下午学校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王冉冉教授,为我校初二年级学生讲授以《从中国奇谭讲起:神话、志怪的中国风》为题的讲座。

    新年伊始,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中国奇谭》堪称一集封神。

    王教授开场就从动画剧集的第一个小故事《小妖怪的夏天》讲起,他首先抛出问题“这个故事带给你的个性化的体验和感触是什么?,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有同学对小猪妖被上级领导熊妖的粗暴对待忿忿不平;

    有同学讲到小猪妖和猪妈妈的温暖对话;

    有同学谈到小猪妖命运的反转让人倍感温馨……

    王教授一一肯定了同学们的感受,他说《小妖怪的夏天》脱胎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如果遵循《西游记》的写作逻辑,那小猪妖命运完全可能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只因为是妖。

    王教授从“小人物悲剧的文化机制”的视角剖析,我们传统化中的等级制度是如何造成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而《小妖怪的夏天》则打破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桎梏,带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王教授表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无论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要避免像小猪妖这种小人物的悲剧的发生,首先要学会在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

    在《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中,我们切实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感到无奈与辛酸,但故事中的亲情、友情也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柔软之处。

    然而正是这些情感构成了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和志怪有一个民族特色——人情化。

    王教授融通文史哲,贯通中西,通过旁征博引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和西方文学中“志怪故事”的文化差异,尤其发人深省。

    在西方的鬼怪故事中,文字或影像旨在渲染一种惊悚、恐怖的气氛,目的是为了通过理性思维抑制人类的贪婪欲望,达到警醒效果。

    而中国的志怪小说却旨在人性的体现,而人性最本质的是“人情”两字。

    王教授讲诉了《聊斋志异》中蛇人的故事,两条蛇在离别之时,彼此缠绕的形态所表现出缠绵不舍的情感,都让人感怀至深。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读到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间温情,人间值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花妖狐魅,多是人情。”

    除了人情,中国的志怪小说中还蕴藏着一种伟大的“和谐精神”,这也是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

    在西方的鬼故事中,人和万物的关系通常是一种竞争关系,甚至是敌对关系,人需要理性力量去获得生存发展权利。

    而中国的志怪小说却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包括人自身的和谐精神。

    王教授还通过解读《中国奇谭》的《小满》故事中回应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话题:如何治愈我们的童年,让我们的心智从幼稚走向成熟,达到身心和谐。

    然而这种和谐精神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王教授通俗易懂地为我们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所蕴涵的和谐、宽容、包容精神。

    例如:孔子所言的“君子和而不同”;《庄子·齐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及佛语里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

    最后,王教授在与同学们的热烈互动中,还解读了《中国奇谭》里颇受关注的《鹅鹅鹅》这一集是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形式与西方文化内涵进行融合

 

    同时还带领同学们一同欣赏了《鹅鹅鹅》故事来源的南朝文学《阳羡书生》一文,并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有趣且充满智慧的中国神话、志怪小说来培养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感谢王教授给我带来了这场精彩且非常接地气得讲座,不仅带我们走进了中国古代志怪故事的世界,也带我们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

    华曜嘉定作为一所不断丰富学生体验的人文校,学校将人文素养作为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以期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

    同时,我校也通过提供大量文艺活动与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通过“合作讲坛”,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交流,领略大师风采,培育未来领军人物的胸怀和气度。

撰稿:初二(2)班 林钰淇、张文心

编辑:罗清瑾

摄影:金晓彤

审稿:仇思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