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齐开花 青年教师争风采——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教育案例精选
发布时间:2015年3月1日       发布者:夏令奇       查看次数: 32064

在去年学校举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业务能力强,风格个性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或是在课堂上挥斥方遒,积极调动学生热情;或是严谨缜密,笔下生风,设计出一份份扎实、精巧的课堂教学方案。而在班级管理的舞台上,他们也毫不逊色,乘此巡礼良机,我们特择取若干优秀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及主题班会设计作为代表,以彰我校青年教师的别样风采。

 

我这样设计《秋天的怀念》

李安生

 

一、我的文本理解

    课文反复出现“好好儿活”,从“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到“我和妹妹好好儿活”,始终是亲情维系着两个相依为命的人。我认为,这一句话是解读全文的突破口。作者想传递的是“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同时,字里行间弥漫着“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悔痛中怀念母亲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我”和母亲。

母亲是一个全身心为儿子无私付出的形象。唯一的儿子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不想活下去;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命不长久。母亲是一个爱花、爱美的人,可是,为了“我”,她放弃了自己的全部生活。直到临终,母亲在“我”面前,始终委曲求全,隐忍奉献。再微不足道的一个回应(比如,答应去看花),母亲都非常在乎,欣喜若狂。

“我”的形象则经历了前后的变化,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活着什么劲”,到“好好儿活”。转折点在于母亲的去世。母亲在世之时,“我”不理解母亲的“苦”(全身心付出),一味沉浸在双腿瘫痪的痛苦中。母亲去世后,“我”才懂得母亲的苦心,决定不辜负母亲苦心而好好儿活。史铁生是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最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经过对文本的思索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在: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描写,正确把握人物心理;

2.体会在悔痛中怀念母亲的情感,感受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坚强地活的生活态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在于相机诱导。”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做到“文情”(文本特点)、“教情”(课程标准、单元要求)和“学情”(华二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的实际情况)相统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情是第一要素。学生哪里有困惑,教学机会就在哪里出现。

这篇课文,对主旨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文中反复出现“好好儿活”,从“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到“我和妹妹好好儿活”,始终是亲情维系着两个相依为命的人。我认为,这一句话是解读全文的突破口。作者想传递的是“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此外,在情感开掘上,较多教师和学生往往聚焦于“母爱”的共性层面,对于“我”在悔痛中怀念母亲的情感,开掘较少。

细腻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寓情于景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寓情于景来表现文章主旨,这是学生较难把握的,也是这一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需要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用

综上所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设想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享交流最具表现力的动作描写,隐性完成课前预习检查;在小组发言中,发言同学把小组的集体智慧分享给全班同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再次圈划,聚焦动作描写,有助于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初一年级处于同伴影响期,有的学生预习懈怠。要改正这一坏习惯,同伴的榜样力量远大于教师批评。

2.朗读指导法+角色扮演法。

如果学生通过动词去体会人物心理出现困难,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扮演角色做相关动作,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近人物,准确阐释人物心理。

3.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通过为史铁生的母亲写一段颁奖词,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史铁生的角色,从而站在儿子的角度感受母亲的伟大,进一步体会儿子在悔痛中对母亲的怀念。由于结合了课堂引入的2002年史铁生荣获“杰出成就奖”的颁奖词,学生既有模板,也有兴趣这样来写作。

4.比较阅读法。

《合欢树》《秋天的怀念》都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作品,并分别被选入高中、初中教材。两篇散文都对“我”瘫痪后,母亲的所作所为,有着生动的描写。通过比较阅读,反复深入体会人物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我”的悔痛怀念之情。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作业,能有效地延伸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5.课前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作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为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做足功课。

6.借助字典,生字注音;正确朗读,断句准确。

 

(李安生老师该堂教学获得嘉定区教学新秀二等奖)

 

 

扇形的面积

敖剑波

 

【执教年级】预备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扇形的概念。

     2.掌握扇形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的面积计算。

     3.经历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扇形面积公式2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前几节的学习内容及公式。学生答:圆的周长、圆的弧长及圆的面积公式。

       2.教师引出:学习了圆的周长,然后研究圆周长的一部分——弧长.那么学习了圆的面积,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一部分——扇形

     (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引出扇形的概念: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具体步骤:教师在黑板上画扇形,学生观察教师画图过程,并概括扇形的概念,教师给出完整的扇形概念以及扇形的一般表示方法,并指出扇形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图形一样,也是一种基本图形。

 2.教师板书,强调组成扇形的要素。

 3.练一练:(1(口答)下列各图中,哪些图形是扇形?为什么?

       4.提问:样求扇形的面积呢? 能否类比求弧长的方法求扇形面积呢?

(在回顾弧长公式的推导公式的基础上,探究扇形的面积公式1)

     公式1 如果扇形的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为no ,那么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已知扇形的半径及弧长,能否求出该扇形的面积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形公式1,得出公式2)

 公式2

 

(三)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例题 1:如下左图有一把折扇.已知折扇的骨架长30厘米,折扇张开的角度为120度,求这把扇子展开的面积?

      变式1:已知折扇的骨架长30厘米,折扇的外边缘弧长为62.8厘米,求这把扇子展开的面积?

    变式2:已知折扇展开的面积为1884平方厘米,折扇张开的角度为135度,求折扇的骨架长?

    变式3:已知折扇展开的面积为942平方厘米,折扇的骨架长为30厘米,求折扇张开的角度?

   (例题1及其三个变式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1及公式2,代入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2.例题2:如上右图有一把折扇.已知折扇的骨架长30厘米,扇面的宽度为15厘米,折扇张开的角度为120度,求这把扇子扇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由熟悉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面积.

 

   (四)小结

    1.学生小结: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来源:学科

    2.教师小结:

  (1扇形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

  (2扇形的两个面积公式

  (3)扇形中的四个基本量r(半径)、n(圆心角)、l(弧长)、S扇形(扇形面

积),已知其中两个量,即可求出其它两个量

 

  (五)课后练习:

   练习册4.417题。

 

(敖剑波老师该堂教学获得嘉定区教学新秀二等奖)

 

 

教学小结及反思

——单项式的除法与一元多项式的除法

 

    这节课是在我校初一年级的理科班初一(6)班实施教学的。我校的数学教材有两套,一套是上海市统一的统编教材,另一套是项武义实验教材。本节课内容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项武义教材相关内容,从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本内容出发,先是延伸到中考要求的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内容上,再进一步拓展到多项式除以多项式(长除法)的竞赛内容上去。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教学中强调从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类比到单项式的除法运算,再从单项式的除法类比到多项式的除法,类比的思想在本节课内容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针对班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板演、学生口答和书面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书面练习以学习单的形式发下,限定时间完成,然后挑出典型的错误解答和正确解答在投影上对比展示,以加深学生印象。这样的形式,除比较贴合学生特点外,也兼顾到了课堂练习开展的效率问题,使整节课节奏鲜明。但教后进一步思考,我也感到整堂课学生参与的形式种类还不够多,学生的积极性值得再进一步去开掘,比如说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学生上黑板来讲一些题目,自己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相信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从课堂反馈和作业情况综合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和目标,学生对当堂课的内容基本吸收,上课完成的课堂练习质量较高,课后作业不论是解题格式还是正确率都达到了应有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长除法内容是针对理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添加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度,但可喜的是,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也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这一点在其后的学习中也有所体现。

 (陈慧老师该堂教学获得嘉定区教学新秀二等奖)

 

 Unit 15—Sleep

A Teaching Design

赵丁玉

 

 

     

Teacher

Zhao Dingyu

Shanghai HuaEr Private Middle School

Title

Unit 15: Sleep

Class Type

Language

course type

Reading lesson

Grade

Eight

Analysis

on

Learners

It is a new class. I am a complete stranger to the students, so they are a little bit nervous. I am going to try my best to evoke their passion and build the feeling of success and self-confidence during the class.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Content

The second period of Unit 15.

Unit 15: Sleep

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1. Know the meanings of some new positions, e.g., lie down, curl up, cuddle together…

2. Ask Wh- questions to find out specific information

E.g., Where/How do animals sleep?

3. Know how to use adverbials of time to describe the length of time.

4. Talk about different animal sleeping habits.

 

Abilities

1. Use the new positions correctly in a meaningful way.

2. Maintain an interaction by asking and responding to others’ opinions.

3. Gather and share information, ideas and language by using strategies such as group work.

Emotion and Attitude

1.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natural world is full of fun. We should be friendly to it.

2. Call on the students to be eager to cooperate and share opinions with group members.

Learning Strategies

Cooper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skim and scan.

Important

Points

1. Use proper verbs to describe different positions.

2. Use adverbials of time to describe the length of time.

Difficult Points

1. Ensure that the students can output something they’ve learned in class.

Teaching Aids

1.       A computer

2.       A projector

3.       Some pictures and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s

 

Students’ Activities

Teacher’s Activitie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A.        Watch a video.

B.         Have a quiz.

 

A.      Play the video.

B.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a quiz.

 

A.      Warm up.

B.      Lead in the topic that animals sleep in different places.

While-task Procedures

A.      Conduct an interview in class, by asking how animals sleep.

B.      Read the text.

C.      Learn some verbs: stand up, lie down, curl up, cuddle together.

D.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E.       Skim the text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      Have a class activity: Interview.

 

B.      Play the reading audio

C.      Teach the new words with two cards.

D.      Enable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table about animal sleeping habits.

 

E.  Introduce skimming and ask two questions to check

A.      Enlighten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B.      Make students exposed to the reading.

C.      Engage students with the language actively

D.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E.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methods.

F.       Scan the text to fill in the blanks

G.  Put the animals on the blackboard and introduce how long the animals sleep.

F.  Introduce scanning and check

G.  Give students a timeline and give a demonstration.

 

F.  Enlighten students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methods if necessary.

G.  Enable students to respond to the content of a reading.

Post-task activity

A.  Discuss and write.

 

 

B.  Share his or her personal feeling with all the students.

A.  Give students a topic and ask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favorite animals.

B.  Start the party and give the balloon to a student.

A.  Provoke personal engagement with the text.

B.  Provide active reading for writing and allow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bout the topic.

Assignment

A.  Find a book about animals to take notes. Make a poster to introduce animal sleeping habits.

A.  Explain the assignment.

 

A.  Make students really fired up by the reading

 

Handwriting

                                                  stand up

                                                  lie down

                                                  curl up

                                                  cuddle together

 

 

(赵丁玉老师该堂课获得2013年上海民办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李开明

 

 

一、设计说明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难点是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特征,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课本较为开宗明义,直接将原理和装置介绍清楚,再通过对比实验来确定反应物。在本教学设计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和分析来确定原理,知道反应原理后,再从已经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引出本实验的装置。本课以学生的分析和讨论为主,让学生自己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结合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从而得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实验室制取O2的原理、反应特征、装置的基础上,确定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学会将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之间的立体化联系,同时也理解物质性质决定制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体验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快乐,体会化学的独特趣味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难点:探究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四、教学用品 

药品:大理石(块状和粉末状)、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粉末。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毛玻璃片、导气管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对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展开发言。

    二氧化碳的用途是如此之多,那么它是如何获得的呢?

(二)工业制二氧化碳

     【讲解】大家对这个反应并不陌生,这其实就是工业上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工业中这样生产二氧化碳,但是实验室中不可能这样做,那么实验室该怎样制得二氧化碳呢?

(三)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1、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讨论通过哪些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学生展开发言,最后加以总结,用投影显示。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投影】

3、选出最优方案

  【讲解】以上反应是否都适合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我们通过实验来判断,注意在实验中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

   A组: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一滴管稀盐酸

B组:向碳酸钙粉末中加入一滴管稀盐酸

C组:向块状大理石中加入一滴管稀盐酸

   学生派代表总结观察到的现象,不足之处需要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讲解】这组对比实验告诉我们块状大理石和盐酸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那么我们把盐酸改成硫酸是否行得通呢?下面大家再做一个实验。

D组:块状的大理石中加入一滴管稀硫酸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是否能用来制二氧化碳。

   【提问】不能用稀硫酸,而用稀盐酸,那浓盐酸行不行?

   学生分析以上反应的优缺点,得到最优选项,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则确定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四)实验装置

   【讲解】我们刚才讨论了反应原理。要做成这个实验,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当的仪器。请大家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装置、反应特征。

【投影】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及两套装置。

(五)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投影】

(六)学生实验

按课本118页要求实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并检验之。学习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思考如下问题:

1、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讲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怎样往锥瓶中放大理石?

3、用什么方法对二氧化碳验满?

(七)课堂练习【投影】

(八)作业

 

(李开明老师该堂教学获得2013年嘉定区教学新秀三等奖)


友情链接: